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的主旋律剧为何出圈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的主旋律剧为何出圈

时间:2021-01-26 08:19:01

作者:孙静波

人气: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标签: 扶贫 参与 妇女 观众 电视剧 

导读:“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的主旋律剧为何“出圈”  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是创作灵感之源——读懂热播剧《山海情》背后的“圈粉”密码  2021年开年,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收视、口碑双丰收,线上线下都掀起一股追剧热潮,豆瓣评分高开高走,大量“90后”“00后”年轻人被电视剧成功圈粉。这部“土里土气”、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主旋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土味”的主旋律剧为何“出圈”

  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是创作灵感之源——读懂热播剧《山海情》背后的“圈粉”密码

  2021年开年,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收视、口碑双丰收,线上线下都掀起一股追剧热潮,豆瓣评分高开高走,大量“90后”“00后”年轻人被电视剧成功圈粉。这部“土里土气”、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主旋律电视剧成功“破壁”出圈,初时让人感觉有些意外,仔细咂摸,一切皆在情理之中。

  不少“90后”“00后”观众说,这部剧把他们看哭了。其实,惹哭他们的绝非刻意的煽情,而是看到村民刚开始搬迁时住的“地窝子”;是坚强的妇女拖着板车,拉着瘫痪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走在风沙里;是为了解决蘑菇滞销难题,村支书不惜“丢官帽”在现场会上替百姓求情……

  对“小人物”有了共情,对“大时代”也就有了理解。正如一位网民所说,这部剧很好,告诉孩子们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一个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没有什么是轻易得来的,只是很多人在负重前行而已。

  主旋律扶贫剧“破壁”出圈

  《山海情》作为一部国家广电总局建党百年“展播剧”,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出品,主要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贫困群众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从大山深处搬迁至靠近首府银川的引黄灌区,在福建对口帮扶下,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故事梗概讲到此,似乎又是一部“交作业”的宣传片。让人意外的是,这部典型的主旋律扶贫剧播出后却成功“出圈”,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豆瓣网站对《山海情》的评分开分就高达9.1分,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这一评分持续走高,目前已达9.4分。不少观众网上留言表示,追剧追得很“上头”!

  社交平台上,很多观众追剧时自称已成为金滩村的“精神村民”,“每天又哭又笑,为村里的水、电、树、蘑菇操碎心”。电视剧播到凌一农教授教村民种蘑菇时,令网民十分“揪心”,“这剧有毒,俺做梦都在种蘑菇”“今天的蘑菇让我担忧,精神股东了”“看到双孢菇种成功,我更开心,仿佛是我种出来的”。

  除了故事情节,更让观众“上头”的是宁夏方言。《山海情》剧组非常有心地为不同受众准备了普通话版和方言版两个版本的电视剧,原应更小众的方言版反而比普通话版更受关注。很多观众追剧的同时开始学宁夏话,弹幕、评论区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西北味儿:“好喜欢额们葱支书”“上头咧,精神葱民的心情跟着小马干部七上八下,真是一点都莫闲着”“有毒,我一个湖南人现在说话一口西北味儿”。福建援宁干部到来后,福建方言和宁夏方言的碰撞也为电视剧制造了不少笑料。

  精彩的剧情内容还引发了网友二次创作的热情,成为大家的“欢乐源泉”。一些“名场面”被制作成表情包广为传播,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bilibili上,一些博主将影视片段重新剪辑并配上字幕和音乐,向粉丝“安利”这部剧,最火的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弹幕”评论热闹非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山海情》还吸引一批“种田文”读者。“种田文”是近几年走红的一种网络小说类型,主题一般讲述小人物如何一步步发家致富。《山海情》中的吊庄移民克服重重难关,将一无所有的戈壁滩建设成宜居兴旺的“金沙滩”,非常切合“种田文”读者的胃口,因此被网友总结为“种田爽文”。有读者评论“种出蘑菇到菜场卖出一堆钱,这是我想看的种田文!”“看到蘑菇一点点长出来,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种菜基因立马就被激活了”。

  创作走心才能让作品走进人心

  没有光鲜亮丽的流量明星,没有狗血奇葩的离奇剧情,这部献礼扶贫剧为何能将“90后”“00后”牢牢地“圈粉”?答案既在剧中,也在剧外,极致的细节真实和走心的创作让观众在与剧中小人物的一次次共情中,潜移默化地加深着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认知。

  近些年来,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奇葩电视剧剧情屡屡挑战观众的忍耐下限,拉低了观众对国产电视剧的预期。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虽然中规中矩,却也不同程度存在“刻意拔高、不接地气”的宣教式自说自话。《山海情》之所以能让广大观众接受,就在于剧中人物性格不再“脸谱化”,他们确实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人,而非教科书中的“典型”。

  剧中,基层干部既有兢兢业业、实事求是的马得福,也有为了政绩大搞形式主义的麻副县长;福建援宁专家凌一农既是为了村民脱贫无私奉献的学者,也是面对挑衅脑子一热和人打架的“热血中年”。正如有影评人指出,一些影视作品的创作者用精英视角俯视贫困户和扶贫干部,用上帝视角审视扶贫历程,导致呈现的作品与观众认知相差甚远,自然无法达到观众内心。而《山海情》全剧都在用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和反映贫困地区的生活和扶贫工作。

  俯下身来观察和创作,大量细微的、不易觉察的细节自然而然映入眼帘。《山海情》中对细节的追求和展示让无数观众大呼“这也太真了吧。”剧中男女老少,全是“灰头土脸”,尤其是那黝黑粗糙的脸庞,发黄的牙齿,破旧的衣衫,无一不是“原版”。饰演西海固村民李大有的演员尤勇智,不但在面部涂上了沧桑的“西北红”妆容,甚至在镜头几乎带不到的脚脖子上也画上曾经西海固老农民的“标配”——皲裂黝黑的皮肤。

  《山海情》的真实不止停留在演员外形上,更体现在剧情的细枝末节中。剧中,搬迁后吊庄移民和当地人因为引水灌溉发生冲突而被当地人叫“山汉”,政府发给贫困户作为产业项目的“扶贫鸡”却成为村民饭桌上的“盘中鸡”,这些细节记者在宁夏当地采访时不止一次听到过,有的还被写进稿件中。如今在电视剧中看到这些细节,不得不佩服创作人员的调研之深、用心之细。

  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是创作灵感之源

  9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数百万各级干部参与其中,千余名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自20世纪80年代“三西”扶贫伊始的中国开发扶贫历程,是一部足以彪炳史册的奋斗史。对于文艺创作而言,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和灵感源。

  《山海情》选取的只是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一粟”,但却足以说明,主旋律作品能否获得好口碑,关键还是看作品有无“硬核”内容。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孕育了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许多伟大壮举,我们应当从中不断挖掘素材,捕捉灵感,创作出更多“有情怀、有温度、有口碑”的文艺作品。

  背靠闽宁协作这个“大IP”,25年闽宁两地沧海桑田的变迁和历久弥坚的情谊让《山海情》自带史诗加成。编剧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制片人侯鸿亮说,受疫情影响,整部剧的拍摄时间很紧,从接到拍摄任务到开机,一共9个月准备时间,剧组用了5个月在夯实剧本大纲,探寻最恰当的切入和表达方式。

  1989年出生的闽宁镇挂职副镇长李辉钦是最新一批福建援宁干部,虽然在闽宁镇已经工作一年多时间了,但是他看到的闽宁镇已经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小镇,对20多年的贫穷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看了电视剧,这边的人告诉我这就是当年他们刚来时的情景,而且真实条件比电视剧里拍的还要差。”李辉钦说。

  网络上,有人质疑《山海情》过度消费贫困,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这么穷。这样的言论恰恰说明《山海情》这部剧拍摄的必要性: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记者张亮、马丽娟、赵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拉萨1月23日电 (记者 赵朗)22日,布达拉宫管理处与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在拉萨签订《关于进一步提升布达拉宫保存文物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合作协议》。  协议提出,双方合作将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古建筑群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害的调查、评估、预警、防护合作研究,以及雷电灾害防灾减灾探索性实践工作,还将开展布达拉宫古建..
  •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1月23日电 (王笈)历经500多天的剧场修缮工作后,上海木偶剧团新馆23日正式回归沪上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同此间观众共同见证了海派木偶戏的“华丽转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海木偶剧团 供图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上海开埠后,深受海派文化滋养的海派木偶戏逐..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