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侨乡泉州彩扎世家三代传承初心不改

侨乡泉州彩扎世家三代传承初心不改

时间:2021-02-06 09:30:27

作者:梁静

人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花灯 泉州 技艺 传统 福建省 

导读:曹淑贞大师工作室里的“小流水线”。 吴冠标 摄   泉州2月6日电 (孙虹 吴冠标)春节将至,侨乡福建泉州年味渐浓。在位于老城区水门巷的曹淑贞大师工作室时,曹淑贞一家依旧忙碌着。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彩扎花灯预订量比往年少了。”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曹淑

侨乡泉州彩扎世家三代传承初心不改

    曹淑贞大师工作室里的“小流水线”。 吴冠标 摄

  泉州2月6日电 (孙虹 吴冠标)春节将至,侨乡福建泉州年味渐浓。在位于老城区水门巷的曹淑贞大师工作室时,曹淑贞一家依旧忙碌着。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彩扎花灯预订量比往年少了。”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曹淑贞认为,彩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并不局限于花灯,还可以作为收藏的工艺品,或是赠送的礼品。“这也会是未来彩扎传承发展的一个趋势。”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曹淑贞正在制作彩扎。 吴冠标 摄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曹淑贞正在制作彩扎。 吴冠标 摄

  彩扎兴起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由纸扎演变而来,纸扎品多用于红白喜事场合,也就是俗称的“糊纸”。后来经过发展,材料上由过去仅用纸扎发展成为使用土、蜡、搪塑、丝绸布料等,因此被称为彩扎。“泉州彩扎”于2019年被列入第六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66年我进泉州工艺美术公司跟随老艺人们学习彩扎、花灯,1969年开始独立制作至今。”曹淑贞告诉记者,以往她学艺时彩扎材料是通草,但通草较脆且易损坏,所以后来她将材料改为医用棉布、丝绸以及纸板等等,大大增加了彩扎工艺品的质感,形态也更为生动。“例如制作彩凤,如果翅膀用通草,那很容易软塌下来;而我选用了纸板,就可以让翅膀更硬朗,体现出展翅飞翔感。”

曹淑贞的女儿李静咏是泉州彩扎项目市级传承人。图为李静咏在为“凤凰”涂色。 吴冠标 摄

曹淑贞的女儿李静咏是泉州彩扎项目市级传承人。图为李静咏在为“凤凰”涂色。 吴冠标 摄

  除了将制作材料进行改良,曹淑贞还将彩扎工艺融入传统花灯之中,起初是浮雕式的彩扎,后来是立体的人物、花鸟动物彩扎。她希望,以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利用花灯为载体,能让更多人能够知道彩扎、了解彩扎。

  “这是我的创新,我也期待新一辈人能继续创新,将泉州彩扎这种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曹淑贞如是说。

将彩扎技艺融入传统花灯之中。 吴冠标 摄

将彩扎技艺融入传统花灯之中。 吴冠标 摄

  让她欣慰的是,女儿李静咏以及外孙庄颖毅,都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一门手艺,并且立志将泉州彩扎以及传统花灯继续传承。

  李静咏是泉州彩扎项目市级传承人,她继承了母亲的衣钵,传承彩扎与花灯工艺。“小时候还没有接触到花灯,就先接触到了彩扎,看母亲在工厂做彩扎时便喜欢上了这门手艺,之后慢慢的学习过程中,也从爱好变成了职业和习惯。”

曹淑贞的外孙庄颖毅在教导小朋友们制作彩扎花灯。(受访者供图) 钟欣 摄

曹淑贞的外孙庄颖毅在教导小朋友们制作彩扎花灯。(受访者供图) 钟欣 摄

  “做艺术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疯狂的。灵感稍纵即逝,一旦有了灵感,我便会闭门谢客,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创作,直到把自己的灵感转化为精致的工艺品。”李静咏笑着说,“有时做菜中突然有了灵感,就立刻动手,结果菜都糊了。”

  正是因为有着这股“疯”劲,李静咏在学习母亲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件件优质的作品。例如她近期的得意之作《唐伯虎点秋香》花灯,这盏花灯上面部分是针刺的孔雀开屏,中间部分是走马彩扎“唐伯虎点秋香”,下面部分则是刻纸的竹鸟花草,在一盏无骨花灯上融入了三种工艺,令人大开眼界。

  为了传承彩扎和传统花灯工艺,曹淑贞母女俩还经常举办非遗课程,或者与学校合作,将彩扎带入校园。而随着第三代传人庄颖毅彩扎技艺的进步,她们也会将带着庄颖毅一起教导孩子们制作彩扎。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曹氏彩扎花灯声名远播。2005年以来,便经常有海外部分院校组织师生前来学习制作技艺;而作为非遗传承人,曹淑贞也曾远赴菲律宾等地文化交流。在曹淑贞眼中,传承发扬彩扎手艺是她的初心,更是她的使命,如今的她,对于下一代的传承充满希望。(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拉萨1月23日电 (记者 赵朗)22日,布达拉宫管理处与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在拉萨签订《关于进一步提升布达拉宫保存文物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合作协议》。  协议提出,双方合作将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古建筑群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害的调查、评估、预警、防护合作研究,以及雷电灾害防灾减灾探索性实践工作,还将开展布达拉宫古建..
  •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1月23日电 (王笈)历经500多天的剧场修缮工作后,上海木偶剧团新馆23日正式回归沪上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同此间观众共同见证了海派木偶戏的“华丽转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海木偶剧团 供图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上海开埠后,深受海派文化滋养的海派木偶戏逐..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