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西藏 实证该地区民族交流交融历史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西藏 实证该地区民族交流交融历史

时间:2022-01-13 18:39:28

作者:陈文韬

人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民族 研究 遗址 史前 出土 

导读: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国家文物局13日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切热遗址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噶尔县切热遗址是一处全新世早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国家文物局13日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西藏自治区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通报了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切热遗址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噶尔县切热遗址是一处全新世早期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考古发现连续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制品为主的遗物5000余件,发现火塘、灰坑等人类活动遗迹。一处石制品密集分布区出土遗物超过2000件,推测为古人制作石器并原地埋藏的遗迹,发现石片工业、细石叶工业两种石器技术类型,推测为两个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存,显示古人类在此地至少经历了两次反复的占领过程,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距今8000年至10000年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康马县玛不错遗址(海拔4410米)是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考古发现火塘、墓葬等人类生活遗迹,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饰品、滑石珠、玉管珠等遗物。墓葬形制有石棺墓、竖穴土坑墓两类,陶器装饰纹样以刻划纹为主,技术风格与横断山区同期遗存类似。玛不错遗址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对建立西藏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序列、探索人类适应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过程及策略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札达县格布赛鲁遗址是一处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发现早、晚两期墓葬,第一期距今3600年至3000年,以石室墓为主,反映出畜牧、狩猎的经济特征。第二期距今2700年至2100年,以洞室墓为主,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圜底器为主,多装饰粗绳纹和刻划纹、戳印纹,该类型遗存广泛见于象泉河中游地区。格布赛鲁遗址对研究象泉河流域人群的交流与迁徙、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当雄县当雄墓地是一处吐蕃时期的墓地,年代为公元7至9世纪。考古发现封土墓52座,包括石室墓和土坑墓两大类,墓室外围有茔墙,葬式主要为拣骨二次葬,动物殉牲较为普遍。出土金银器、珠饰、陶器、围棋子等各类器物300余件(套)。当雄墓地的考古工作进一步揭示了吐蕃文化的丧葬习俗与制度,出土石质黑白围棋子、漆器残片、纺织物等表现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证。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此次通报的4项重要成果,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史前文化发展的复杂进程,实证了西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拉萨1月23日电 (记者 赵朗)22日,布达拉宫管理处与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在拉萨签订《关于进一步提升布达拉宫保存文物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合作协议》。  协议提出,双方合作将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古建筑群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害的调查、评估、预警、防护合作研究,以及雷电灾害防灾减灾探索性实践工作,还将开展布达拉宫古建..
  •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1月23日电 (王笈)历经500多天的剧场修缮工作后,上海木偶剧团新馆23日正式回归沪上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同此间观众共同见证了海派木偶戏的“华丽转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海木偶剧团 供图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上海开埠后,深受海派文化滋养的海派木偶戏逐..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