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聚焦 > 乡村振兴岂能“数据交差”

乡村振兴岂能“数据交差”

时间:2025-07-15 10:35:08

作者:

人气:

来源:新华网

标签: 乡村 数据 

导读:  半月谈记者 姜刚 水金辰  乡村旅游人次数据,一套是真实的,一套是对外发布的;土地流转费从村集体走账,算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应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标

  半月谈记者 姜刚 水金辰

  乡村旅游人次数据,一套是真实的,一套是对外发布的;土地流转费从村集体走账,算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应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标考核,虚报数据……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数据交差”苗头,把数据达标等同于工作完成,滋生诸多数据“掺水”乱象。

  “掺水”虚招多,“达标”实效少

  乡村旅游人次,是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半月谈记者向东部省份某村庄了解接待游客人次时,工作人员坦陈,村里有两套数据,一套是真实的,数据肯定很少,另一套是对外发布的。

  半月谈记者在另一个村庄采访时,村干部介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达200多万元,看上去很高,实际上没有可圈可点的产业。“村民把承包地托管给村集体,我们再委托规模化主体种植。土地流转费打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账户后,我们立马打给村民,相当于‘过水’,村集体经济没有太大进展。”

  类似案例在乡村振兴领域并不少见。去年底,中部某县农业农村局原副局长因存在工作履职不力、弄虚作假等问题被通报。2023年,其为应付2022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标考核,安排工作人员填报虚假数据虚增利用率。

  弄虚作假虚增耕地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南方某镇政府和某村组织以临时移种甘蔗定点摆拍方式虚假举证,造成耕地调查不实;中部地区某市弄虚作假将209亩养殖坑塘违规调查为耕地……这些行为均已受到查处。

  一些任务因完成难度大,基层只好用假数据上报了事。“村里的野猪有多少?”这是大别山区某村村干部曾接到的统计任务。“领到任务时,整个人都懵了。”他解释称,“让我们报田亩数还好操作一些,山区林子这么大,谁知道野猪有多少,我们就随便报个数字交上去了。”

  攀比图名利,验收走过场

  半月谈记者采访多地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探究为何数据“掺水”怪象频发?

  ——政绩观偏差,搞攀比、图名利。一位县级农业农村领域干部反映,以某一群体工资性收入增长为例,上级划定“底线数值”,在县市区之间搞排名,排名靠后的地方会觉得数字不好看,也会担心对年底考核打分有影响,于是不自觉地搞起了攀比,把数字“算”上去了。

  东部一位基层干部说,有的地方在申报项目时为了取得“某某示范县”的牌子,申报材料中对种植、养殖面积等必须填写的数据往往会“掺水”,而对于生猪相关示范县之类的牌子,由于生猪存栏量属于常态化统计数据,“掺水”需要提前谋划,“比如年底要申报,一季度就要开始‘掺水’了”。

  ——指标难落地,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层干部反映,只要上级下了数据指标,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完成,一定要把数据搞上去。从数据指标看,任务完成了,但从实际效果看,政策并没有得到执行。

  “一些地方习惯于简单将工作任务或指标一分了之、向下一推了之,不具体研判镇村实际情况。”受访人士认为,受制于相关考核,基层明知任务或指标不切实际,也要弄“花架子”,整日忙碌辛苦,只求数据达标。长三角一名基层干部说,县级让乡镇和各村填报表格,可能是完成规定任务最便捷的方式。

  ——核查走过场,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数据“掺水”怪象频出,还在于一些部门和干部作风不严不实,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数据,也听之任之,加之核查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有时监督和核查等走过场。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大别山区某县曾在一村实施150亩长江防护林造林项目,其中89亩实际未开展造林,但地方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通过验收,后被要求整改。另据有关部门公开通报,南方某县将1278.1亩灌木林地、乔木林地等其他农用地调查为耕地,县级政府对调查工作组织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县级核查流于形式。

  让工作成效实打实

  “在乡村振兴领域,数据‘掺水’问题值得警惕。”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一些地方把“数据达标”与工作成效简单地混为一谈,不仅难以提升乡村振兴成效、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而且耗费政府资源,增加基层负担,还可能误导上级决策。

  

  针对乡村振兴领域中存在的数据“掺水”怪象,要剖析背后的政绩观偏差、指标难落地、核查走过场等根源,并对症下药,挤干数据里的水分,让乡村振兴成效实打实,经得起历史检验。

  “要摒弃和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位基层干部建议,上级部门在出台政策、设定指标前,应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征求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从而限制上级部门对基层的随意“加压”和“加码”,严防“盲目下指标、随意掺水分”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用好考评指挥棒,避免“唯数据论”。受访专家呼吁,综合运用不同考评方法,强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运用,让“掺水”数据现出原形;注重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考评,坚持效果导向,考核不只是看“结果”,也要看“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数据“掺水”苗头滋生的空间。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民政部决定遴选第三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通知对报名参选的平台及其运营主体提出六项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平台及其运营主体在互联网行业、慈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或一定代表性。(二)平台运营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信用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系统中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未因违反慈善法被责令停止活动或受到行政处罚。平台运营主体是社会组织的,该社会组织近3..
  •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龙宇翔出席第十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式

    启动仪式第十四届茶博会以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为主旨,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体验活动”为核心,推进海峡两岸交流为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依托百度技术、链接和生态能力极力打造永不落幕茶博会“云上茶博会”,推出“请到武夷来吃茶”茶旅融合体验系列活动,促进茶旅互动融合发展,实..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