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艺术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传承展开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传承展开展

时间:2021-11-16 18:52:22

作者:房家梁

人气:

来源:中国新闻网

导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左一)介绍参展作品的创作构思。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州11月16日电 (记者 刘可耕)《英雄的呼唤》《雄风》《济公逍遥》《洛神》......16日,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传承展在福州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及其女儿黄淑钦和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传承展开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左一)介绍参展作品的创作构思。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州11月16日电 (记者 刘可耕)《英雄的呼唤》《雄风》《济公逍遥》《洛神》......16日,艺耀东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传承展在福州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及其女儿黄淑钦和黄淑容,弟子林飞鹤、刘金财、林建军等参展作品达四十余件。展览题材丰富,如爱国主义、历史人物、传记故事、现代人物;材质各具特色,有木雕、根雕、汉白玉、陶瓷、泥塑、琉璃、铜、脱胎、黄金与翡翠相结合。

展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木雕精品吸睛。 记者刘可耕 摄

展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木雕精品吸睛。 记者刘可耕 摄

  黄文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雕刻世家,其父黄丹桂被推崇为莆田木雕界的“祖师爷”。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作品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于一体,既有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又有现代艺术的审美品位。

  黄文寿擅长木雕技艺,尤在传统武将创作上个性鲜明,把作品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有多件作品获得创作发明专利,所创的大部分作品已成了行业学习和临摹的蓝本,多次和世界各地雕刻高手同台竞技获大奖。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博物馆及“世博会”等国际会展,在全国性专业艺术展览中共获44项金奖,并有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及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

观众观看展览。 记者刘可耕 摄

观众观看展览。 记者刘可耕 摄

  展出现场,由黄文寿创作的木雕精品《英雄的呼唤》吸引观众眼球。该作品雕刻了一位战士双膝跪地,一手拿枪,一手还紧紧握着一面红旗的场景,充分体现出革命战士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也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爱国情怀。

  黄文寿受访时表示,福建莆田木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此次展览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承这门传统艺术是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创作的木雕作品《洛神》,吸引观众观看。 记者刘可耕 摄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寿创作的木雕作品《洛神》,吸引观众观看。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馆长黄文明称,黄文寿大师是第五代家族木雕传承人,其后辈仍旧从事木雕技艺,传统莆田木雕工艺在他身上得以继承与发展。“难得可贵的是,他的授业不拘于家传,门徒遍布全国各地。创作用材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突破,陶瓷、石雕等皆有涉猎,博釆众长。”

观众用手机拍摄参展作品。 记者刘可耕 摄

观众用手机拍摄参展作品。 记者刘可耕 摄

  福建莆田木雕历史悠久,唐代已经开始采用莆田木雕装饰建筑,还用于佛像和刻书。到了明代,莆田出现了较多擅长佛像和装饰雕刻的艺人,清代的莆田木雕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乾隆年间已经有贴金透雕作品被当做贡品。莆田木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尤以立体圆雕、精微细雕、三重透雕等传统工艺闻名于世。2011年5月23日,福建省莆田市申报的木雕(莆田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布达拉宫文物保护收获气象支持

    拉萨1月23日电 (记者 赵朗)22日,布达拉宫管理处与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在拉萨签订《关于进一步提升布达拉宫保存文物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合作协议》。  协议提出,双方合作将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古建筑群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害的调查、评估、预警、防护合作研究,以及雷电灾害防灾减灾探索性实践工作,还将开展布达拉宫古建..
  •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木偶剧团新馆升级回归 申城再添海派文化“打卡地”

    上海1月23日电 (王笈)历经500多天的剧场修缮工作后,上海木偶剧团新馆23日正式回归沪上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同此间观众共同见证了海派木偶戏的“华丽转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海木偶剧团 供图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戏剧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上海开埠后,深受海派文化滋养的海派木偶戏逐..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