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医疗 > 跟着节气过日子:不负春光 春分节气看哪里莺飞草长百花开

跟着节气过日子:不负春光 春分节气看哪里莺飞草长百花开

时间:2024-03-20 08:13:13

作者:

人气:

来源:中国天气网

标签: 春分 春天 天气 百花 节气 

导读:  中国天气网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3月20日)进入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此时,我国大部加速回暖,春姑娘的脚步从长江跨越至长城,百花渐开春意浓。为了

  中国天气网讯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跟着节气过日子。今天(3月20日)进入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此时,我国大部加速回暖,春姑娘的脚步从长江跨越至长城,百花渐开春意浓。为了迎接春天,民间有竖蛋、送春牛、吃春菜和踏青赏花等习俗。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春分风俗图鉴和春分全国天气地图,看看这个节气怎么过。

  春分这样过:竖蛋品春菜 迎接春天的到来

  常年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地区开启加速升温模式,春天的脚步迅速北扩至长城一线,莺飞燕舞、百花渐开,大自然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民间有竖蛋、送春牛、放风筝、品春菜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春分到,蛋儿俏。"我国自古就有“春分立蛋”的传统,这一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相传在春分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很多地方还会举行立蛋比赛,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

  随着天气转暖,春分时节,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种的繁忙阶段,民间有春分“送春牛”的习俗,这送的不是真的牛,而是“春牛图”。人们将农历节气印在二开的红纸和黄纸上,再画上耕田劳作的图案,将它们挨家挨户送出去,并说些与春耕有关的吉祥话,来祈福耕田顺利、五谷丰登。

  春来万物生,春分也是吃春菜最好的时节。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以前“春菜”特指一种野苋菜,也叫“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流传至今,品春菜的选择范围更广泛了,可以是荠菜、芦笋、香椿、春笋……人们一口“鲜”一口“嫩”地,把春天通通吃进肚子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除了品尝春天的味道,人们还会在春分时节放风筝和踏青赏花,尽情拥抱春天。此时,天气温暖舒适,百花渐放,十分适合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暖阳,放风筝还可以舒展筋骨、活动肌肉。

  春分看天气:北方风沙多发 南方春雨频繁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分时节,我国各地回暖驶入“快车道”,气温攀升速度为全年最快,从昆虫苏醒到燕子北归,从柳条萌发到百花盛开,春意越来越浓。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春分期间天气地图来看,进入春分节气,我国大部地区将摆脱严寒,春天的脚步大幅北扩,直抵长城脚下,春暖花开,万物充满生机。不过,随着天气回暖,泥土解冻,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也增多起来,内蒙古等地进入沙尘的高发期,小伙伴出门要注意查询天气预报,如遇沙尘天气,注意戴好口罩,谨防“吃土”;在东北、西北的一些地区,此时节仍可能飘雪,羽绒服等厚装备不着急收起来,防寒保暖工作还要继续做好。

  华北、黄淮地区常年此时降水稀少,可谓是“春雨贵如油”,当地农民朋友要警惕春旱的发生,注意做好蓄水储水工作,合理灌溉,确保冬小麦健壮生长。

  而在南方地区,春分时节雨水频繁,且开始进入强对流多发期,江南、华南的小伙伴可能会经常感叹“问世间晴为何物,直教人晒不干内裤”,所以这时候多备些换洗衣物准没错,出门还要注意防范雷暴、大风等天气。

  四川、云南等地冷暖起伏大,昼夜温差也不小,当地居民不要着急脱掉厚衣服,适当春捂,让身体慢慢适应天气变化。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春分时节,真正的春天已然到来,草长莺飞、百花盛放,大自然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无论是去踏春赏景、放飞纸鸢,还是品尝春菜、体验舌尖上的春天,让我们好好享受这明媚的春天,不负春光。(策划/张慧 设计/刘红欣 数据支持/王伟跃 蒋森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那么登革热症状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 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症状

    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症状

    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导致的疾病,也是一种面部表情肌肉运动障碍症,其典型症状为患者一侧,少见两侧面部表情僵硬,口轮匝肌、眼轮匝肌运动障碍,不能做正常的努嘴、吹气、喝水、吃饭、咀嚼、眨眼、皱眉等动作。那么面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网友评论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Sitemap | CNZZ

中国公益文化网 Copyright@ 2020-2030 http://www.chinacce.net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